微信公眾號引流如何做?這個問題有點寬泛,這里銳易小編試著為大家做個解答,希望能夠對你帶來些幫助。
有許多讀者問公眾號引流怎么做……
引流的類型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寬泛,所以列了幾種情況。
1、公眾號為自己引流
以公眾號本身的增粉為目的,對公眾號進行引流
2、公眾號為應用引流
公眾號是一個中間過程,引流到公眾號的用戶最終需要轉化為應用的用戶
3、公眾號為小程序引流
公眾號用戶通過小程序來活躍或者轉化。
4、公眾號為落地頁引流
公眾號用戶導流到落地頁上,參加活動,或者做點其他什么。
5、微信號為公眾號引流
通過諸多個人微信號給公眾號引流,吸粉。
6、文章為公眾號引流
7、公眾號為微信號引流
8、小程序為公眾號引流
9、微信號為小程序引流
... ...
以上這些,區別最大的是介質和各自稍微具備獨特性的玩法,但區別最小的是思路,那么從思路還是說起。
引流的思路
如果我們去分析一個用戶和公眾號之間發生的故事,大概我們會得到上面這張圖。
所以,對于引流來說,整個思考過程分為三塊:
一、目標用戶如何能夠獲取到我的公眾號的內容并完成閱讀動作?
二、當他們關注進來之后,我要如何持續讓他們與我互動?
三、如何激勵這些用戶把我公眾號的內容進行傳播,從而讓更多的新用戶完成閱讀動作?
接下來展開這三個部分:
針對獲取內容與閱讀的優化
對第一塊來說,我們需要考慮幾件事兒:
我們是否需要針對公眾號的內容進行投放?
目前公眾號的內容情況如何,目前的讀者閱讀情況是否符合預期?
閱讀動作完成的同時,是否能夠讓讀者流暢的成為公眾號的關注者?
對于投放,其實和傳統互聯網一樣,我們需要去和用戶群重合的其他公眾號運營者去討論文章投放的可能性,以及通過廣點通直接做號投放的可行性。
對投放這件事兒,其實就兩個制約條件:
要有錢,因為投號并不是今天投一個明天投一個就有效果的,而是同一天可能要投一堆號。
數據驗證,要辨認不同的投放渠道帶來的量的質量,以便于后續改進。
而對于第二點和第三點的閱讀行為和傳播行為,則要考慮文章的結構。
有時候,閱讀量數據與轉發量并不是同樣走勢,這時就非常要注意,如果為了增粉,你一定要以轉發量作為前提來組織內容。
當然,文章本身的質量很重要。一些對應的運營工作,對最終的增粉效果也有很大影響。
針對已有存量的優化
對于第二塊來說,我們就需要思考,今天公眾號已經擁有存量用戶,那么這批用戶的粘度要如何提升?
我相信大量的新媒體運營都會做一件事兒,就是和用戶去互動,用戶留言的總歸要做精選,總歸要去回復用戶。
但對于公司內部的新媒體運營,還應該學會另外兩件事兒:
利用公眾號的開發能力
利用消息模板
把公眾號上的關注用戶依據是否注冊、是否會員、是否分銷、是否拼團、是否發言等等,直接在公眾號菜單上進行不同的呈現。
至于,消息模板,只要想清楚怎么用,其實還是很牛的。
而很多以服務為主的產品,也非常喜歡通過服務號的消息模板去為用戶提供服務。
激勵傳播
上面兩種,其實都不太難,最難的是刺激傳播。
你的產品好,你的服務好,可是,為什么我要去幫你傳播?
我們在分析公眾號的內容的時候也常常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干貨閱讀量高,但引人共鳴的往往才能帶來大量的轉發。這也是上文所提到的閱讀量與轉發量不一致的最大的問題所在。
因此,對于一些公眾號來說,如果不做投放,僅靠用戶自發的分享去打開傳播,從而引入新用戶……通過用這種方式去滾雪球,很遺憾,是真的有點困難的了。
所以,刺激用戶的傳播是一件事兒,但激活渠道,去幫你做大量的引入用戶的工作,還是性價比可能更高的選擇。
譬如,建立用戶社群,每條首圖文都通過在群里發紅包引導轉發。
小編做一個小小的總結:
在引流方面,如果有預算,就走投放的路數。
在投放中需要注意,投放的內容一定要能夠匹配被投放方的業務群,這是一個文案活兒。
如果沒有預算,就要去優化和用戶的每一次接觸,從文章的內容、互動方式上做優化。
為了刺激用戶轉發帶來新的流量,可以嘗試一些組合的玩法,包括但不限于社群運營、資料鉤子等方式。
需要積極考慮公眾號與其他媒介的關系,尤其要開始重視小程序。